2025年4月20日 來源:環聯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引爆全球貿易戰。針對中美關係未來走向、中國如何突圍等問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近日接受訪問指出,關稅戰背後的實質,只是美國解決問題的一個臨時工具。
鄭永年表示,當前中美比拼的是長期持久的經濟韌性,中國應當構建具有強大經濟韌性的產業體系,推動高水平開放,香港作為自由港將為中國的自由貿易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他認為,美國的開放讓全世界促成了美國的偉大,今天則是輪到中國了。
鄭永年認為,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的基礎設施、規則規制、標準管理非常完備,香港今後不僅應是連接東西方的橋樑,而是成為向美國或者西方單邊開放的經濟體,連接東盟、非洲、亞洲,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推動「香港+」 對接內地發展
鄭永年指出,香港的比較優勢就是服務業,「服務誰呢?以前是美國、歐洲的服務對象,那現在就是中國內地、資本。」他強調香港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發揮潛力,尤其是在金融領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甚至推動虛擬貨幣交易等方面率先嘗試。
鄭永年近年一直推動「香港+」,即將香港制度對接內地發展,在香港規則制度的基礎上「做加法」,在粵港澳三地在多個領域大力推動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例如藥械通、理財通、港車北上、允許港澳專業人士在內地執業等。
鄭永年在近日發表的文章中強調,開放是發展的前提。二戰後,美國變得偉大,就是因為美國的開放。美國的開放政策促使其形成了多個地域嵌入型的世界性經濟樞紐,包括三藩市灣區和紐約灣區等,這些地方幫助美國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優質資本和技術。或者說,美國的開放為全世界塑造了這個平台,而全世界促成了美國的偉大。今天輪到中國了。
封閉就要落後 落後就要捱打
鄭永年指出,開放的要義並不在外來的貨物,而在於貨物流通背後的思想和精神。1980年代,我們總結了歷史,得出「封閉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捱打」的結論。這個結論可說是普遍性的,對任何國家都是如此。因此,當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踐行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中國接過了「自由貿易」的大旗。今天,我們踐行的高水平開放具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的制度型開放,二是自主的開放,三是單邊開放。沒有人可以低估中國通過高水平開放重塑國際貿易格局和貿易體系的能力。
他認為,在此背景下,廣交會的系列新動向新趨勢均值得關注。廣交會和上海進博會,是中國開放的重要平台,中國的產業齊全,比我們發達的國家經濟體之外,幾乎都需要這些產品,下一步要需要考慮的,不僅是自己實現了工業化,還要思考如何幫助更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也實現,這是中國的最大的比較優勢。所以是否有些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的改變,出海企業國際化等新趨勢,都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