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來源:環聯社
金融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其中一個重點領域,是切實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一環。當前,麵對美方大搞的關稅霸凌,引髮金融市場動盪。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會從監察風險、化解風險、做大做強自身實力三個方麵構建金融防護網,令香港在全力拚經濟、謀髮展的同時,做好金融安全工作。爲此,特區政府已針對不同情境製定了繫統性應對預案,確保風險處置的及時性與有效性,並與中央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及相關部委始終保持緊密協作,就不同的應對預案作充分溝通,構築起抵禦繫統性風險的堅實屏障,穩守國家“南大門”。
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繫我國經濟社會髮展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會從三方麵構建金融防護網:第一,必須建構完善的市場監察繫統。該繫統能夠髮現市場內是否存在特別或異常的情況;第二,確保出現異常時政府能及時得知並解決,讓危機化解於未形成之前;第三,必須建立自身強大的緩衝和實力。
已針對不同情境製定應對預案
他強調,香港必須堅守國家“南大門”的金融防線。“在當今地緣政治下,若有外國勢力從金融方麵攻擊香港,他們的力量可以非常大,因此必須有國家作爲香港堅強的後盾,支撐香港。”
陳茂波透露,特區政府已針對不同情境製定了繫統性應對預案,確保風險處置的及時性與有效性,並與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及相關部委始終保持緊密協作,就不同的應對預案作充分溝通,構築起抵禦繫統性風險的堅實屏障。
守護好金融安全,需要培養市民的愛國意識。陳茂波表示,即將到來的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向香港市民宣傳國安教育的大好契機。特區政府會做好宣傳教育的工作,通過舉辦展覽,到學校、到社區舉辦各類活動,在社區營造國安教育的氛圍,同時讓市民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讓大家全心一意在拚經濟、謀髮展的同時,做好穩守國家安全的工作。
敦促商界業務決策須顧全國安
爲提昇金融業界及商界的國安意識,陳茂波表示,財政司積極與金融界協作,舉辦了多場專題講座及宣導活動,並鼓勵機構邀請國家安全領域專家深入企業,針對高層管理人員和中層員工進行分層培訓,從而強化各級從業人員對國家安全的認知與責任感,明白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促使金融業界在業務決策中內化國家安全考量。
港深爭取人才資金便捷跨境流動
國家安全,保障了香港的髮展;“一國兩製”,爲香港髮展提供動能。作爲香港與深圳合作的重要平颱,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能夠把深圳科研落地能力強、先進製造業髮達的優勢,與香港具備國際化人才、資金、數據的特點相結合,促進兩地創科方麵的合作。陳茂波透露,港深兩地已共同向有關的中央部委爭取,批準兩地在河套範圍內就創科相關元素便捷地跨境流動,包括人才、數據、資金、生物樣本等。“知道大家都很心急,希望這些政策早日落實,爲兩地合作帶來實質性突破。”
“安全是髮展的保障,同時髮展亦能促進安全。”陳茂波表示,實施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進一步築牢了安全根基,香港要開始拚經濟、謀髮展。
在金融髮展方麵,陳茂波表示,香港必須髮揮“一國兩製”的獨特之處,用好“一國兩製”優勢,擔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成爲國家“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支點,從而提昇香港的競爭力,進一步促進安全的環境。
在“引進來”方麵,他表示,作爲全球唯一同時深度對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經濟體,香港憑藉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繫的安排)享有特殊製度優勢。早前,香港再次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是全球三甲的國際金融中心,在《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排名上昇至第五位,反映香港的營商環境十分優越。
港構建出完整資本服務鏈
陳茂波表示,從初創孵化到跨國並購,香港構建了完整的資本服務鏈,大型公司可在香港上市;一些初創公司可到科學院、數碼港開辦業務,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亦提供不同的資助計劃,助力初創公司起步;當公司具備一定規模後,香港已有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私募基金等,助力他們進一步髮展。
“一國兩製”亦有利於香港引進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陳茂波表示,香港作爲國際大都市,同時具備華人的社會根基,所有人才在香港的生活質量,即使與世界上其他國際大城市相比亦不遜色;香港城鄉共冶一爐,且非常安全。此外,香港擁有逾50間國際學校,5間全球排名前百的大學,極具競爭力,這也是國際人才願意在香港髮展的原因之一。
實行普通法助與國際接軌
同時,香港擁有健全的法治環境,在國際上也受到高度評價。他表示,香港良好的法治環境得到世界認可,商界亦十分重視香港實行與世界接軌的普通法。
香港也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颱。陳茂波表示,香港積極髮揮“超級聯繫人”角色,聯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及浙江、江蘇等民營經濟活躍的省市,以“並船出海”模式合作。因應內地中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佈局全球南方國家的需求,香港整合本地專業服務優勢與國際網絡資源,提供涵蓋金融、法律、諮詢等領域的支援服務,協助企業適應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法規環境與商業實踐,成爲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
用數據和事實説好香港故事
別有用心的西方反華勢力,經常透過抹黑香港以攻擊國家。陳茂波表示,麵對不儘不實的批評及誤導,香港更應用數據和事實説好香港故事,讓外界看到這座城市的真實麵貌,了解香港安全的營商環境,增進他們對香港的信心,“香港要多邀請西方旅客,親身來港體驗,所有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陳茂波舉例説,在剛過去的3月,香港舉辦了多項大型活動,包括巴塞爾藝術展、各類投資峰會以及七人欖球賽等,吸引了許多外國嘉賓參加。在親身體驗香港的繁榮與活力後,許多投資者髮現,來自西方媒體的報道與實際情況存在很大差距。參與者普遍對香港的現狀感到驚喜,並對香港的髮展抱有更高的期待。
美商會七成會員指在港營商順利
事實上,香港的經營環境依然受到外商的廣泛認可。陳茂波引述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該會逾七成的會員認爲在香港經營非常順利,香港國安法對他們的業務影響甚微,部分會員更表示,未來會考慮擴充在香港的業務。同時,日本商會的調查亦顯示,商會約六成會員都對自身的經營環境表示滿意,認爲香港國安法並未對他們造成幹擾。
陳茂波表示,這些數據不僅表達了外資商會的真實感受,也爲外國投資者提供了真實的參考依據。
在資金流動方麵,香港的銀行存款去年增加了約7%。陳茂波認爲,這証明在經濟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市民和企業對於香港經濟的信心依然強勁。去年,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的外國公司,包括美國和歐洲公司的增長率達到約10%,這意味着大約1,000間新公司選擇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這些外資公司的進入是基於對香港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同,進一步証明香港作爲金融中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