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   香港新聞網

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過後,陽氣進一步升發,陰氣漸衰,因此養陽氣、順肝氣是春分的重點。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也是春天的中分點。宋朝詩人袁說友的《同子隆次公小飲》“老境昏昏只醉眠,不知門外艷陽天。悉為有客攜壺至,又以閒人到酒邊。山路試登桃映口,溪城一望草如煙。春分花事今多少,未覺心情勝去年。”這樣的心情情境很適合春分時的節氣,慵懶中帶著新萌芽的期待感。

春天五行屬木 春分節氣常見3大疾病

中醫師羅凱陽指出,民間有幾個常見的習俗來補陽氣,如:吃春菜、立蛋、放風箏等,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放風箏,因為春分前後清氣上升、微風飄盪,天氣適合放風箏之外,自古以來更有驅凶避邪的涵義。然而,春天五行屬木,主疏泄與藏血,對應著肝,常見疾病有以下3種:

春天因為天氣變化仍大不穩定,會導致人們腦內一些控制情緒的激素產生波動,因此情緒上起伏甚大,甚或產生難以入睡、失眠等睡眠相關等問題。

 黃帝內經:“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溫病是中醫的傳染病,基本上可以視作流感等病毒類疾病。

 黃帝內經有句話叫春善病鼽衄,鼽衄就是過敏性鼻炎,這與春天花開容易有較多過敏原也是息息相關的。